在美国移动支付市场备受瞩目的PayPal近日公布了其2016财年Q2财报,漂亮的财报数字同样引起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关注。实际上,在国外鲜少有人提“互联网金融”的说法,与其含义趋同的Fintech则有PayPal、Lending Club这些欧美企业为代表。在国内,百度金融、蚂蚁金服和趣分期、拍拍贷等成为平台或垂类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者。
横向看国内外的互联网金融/fintech,“技术”是其核心关键词,“金融”是其发展根本,正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第一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上所提“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科技(Fintech),其本质是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的确,正如业界所热议的,技术已经成为推动金融历史前进车轮的重要力量,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天生具有相关的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先天优势,在创新金融业的服务方式的同时,拓宽了金融业风控模式。同时,业界评价2016为互金监管元年,针对互联网金融业暴露出一些问题,国家也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展开了强力监管。互联网金融正在向着有序发展、技术先导的方向行进着,在新的阶段合规和具备差异化技术优势,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公司突围的杀手锏。
互金补足传统金融服务能力空白
互联网金融兴起可以归结为两大背景:传统金融服务能力不足,大量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需求基础,带来了生存空间;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与能力则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提供与提质创造了可行性。
首先,传统金融服务能力不足,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缺陷,给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创造了市场条件。一种新模式的崛起,往往以旧模式的盲点与痛点为突破口。传统金融体系不论是股权投融资还是债权投融资,在资产端都以大中型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理财端都以高净值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对于企业和用户中的大量长尾型需求,如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普通民众的理财需求,则既没有服务能力,也没有服务意愿。毕竟服务好大中型企业以及高端客户就可以保障较好的收益了,服务中小型企业以及普通用户成本高,风险也相对较大,传统金融缺乏这样的技术与能力为之提供合宜的服务。然而这部分群体有着较为迫切的金融需求,这对于有能力解决其金融需求的企业而言是一种机遇。
其次,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拥有网络平台优势和新技术优势的业态,有望依托互联网的应用程序和数据,为中小企业和普通用户提供服务。互联网平台可以连接资金供需双方,使之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直接在网络平台对接,降低交易成本。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则可以帮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更精准、更高效低进行风控,提升运营效率。
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具备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滕森提出的颠覆式创新的特征:针对以往的非主流用户群体的广泛需求,提供更加低价、高效的服务,占据一定市场地位,慢慢由量变到质变,颠覆以往的主流市场。互联网金融从以往不能被满足的中小企业和普通用户阶层入手,依托新的技术和模式,提供更加切实、低价的服务,慢慢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新互金时代 监管、技术成不二主角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在,正在出现新的变局,总结起来具有两个特征:
第一,局面正在由乱世走向治世,在政府的监管强化下,行业趋向更加合规。互联网金融在野蛮生长的同时,由于前期进入行业的低门槛,很多不具备服务能力的平台,以及以互联网金融伪装的诈骗平台衍生出大量问题:非法集资、诈骗、高管跑路、平台倒闭、自融等等,损害了行业形象,演出了很多行业悲剧,政府为此进行了必要的监督管理,一方面,给合规的平台发放牌照,如银行牌照、支付牌照、征信牌照等,将其纳入到传统监管体系当中,促使其规范运作,另一方面,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坚决的打击,查处了e租宝等行业大案要案,整肃行业运营。在政府管理的介入下,互联网金融正在由野蛮生长走向合规发展,由乱世走向治世。规则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合规运作、真正能解决用户需求与痛点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将逐步胜出,占据行业第一集团的位置。
第二,行业竞争正在由模式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早期的互联网金融是模式为王,谁在某个领域里较早建立起一套适合行业生态的模式套路,圈住用户和企业,就可以占据先发优势,更多还是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套路,缺乏技术的渗透。发展到现在,行业竞争空前激烈,模式趋同化严重,已经很难说某种模式有自己的独创性。在这种竞争趋势下,技术在行业竞争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出来。谁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并合理运用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去,改善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谁就能在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技术为驱动力 百度金融差异化优势凸显
进入2016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一大看点就是百度将互联网金融业务提升到战略高度,集中资源推动互金业务板块发展,创始人李彦宏亲自主抓互金业务,陆续引进光大银行原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等高端人才,完善行业布局,在直销银行、互联网保险、股权众筹等方面都在有所着力,业务板块更加齐全。
百度此时的发力正逢其时。一方面,行业度过了早期的野蛮生长阶段,行业更加讲究合规运作、规范发展,违法违规行为被坚决打击,规则体系、监管框架逐步明确,正是巨头真正开始发力的好时机;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核心逐步由商业模式竞争趋向于技术的运用。百度作为以技术见长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将擅长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互联网金融业务之中,形成独特的行业竞争力。
大数据正在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利器,利用大数据为用户画像,以数据为基础向用户精准推荐更合适的金融产品,以数据为基础甄别企业信用信息的真伪,加强风控能力,以数据为基础改善业务流程,优化用户体验。大数据可以说已经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技术。目前的互金业界每家都言必称大数据,实际上真正拥有大数据资源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大数据资源,也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来推动大数据业务落地。百度则不同,每日以亿计算的搜索量体现了行业热点,连接了用户和借助搜索引擎进行营销的企业的数据,可以说B端与C端数据都比较丰富,此外百度贴吧、云盘等产品上亿用户也留存了大量数据,可以作为基础数据资源。可以说百度是国内少数几家拥有大数据资源的企业。此外百度在大数据分析运用的能力上也高出一筹,拥有业界优秀的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科学、深度运用。
7月初,《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评选出2016年度“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百度位居第二。《MIT科技评论》评论百度“目前正在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在硅谷有大型研究和工程团队的支持”。事实上,这只是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无人驾驶汽车这一个方向的“成果展示”,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运用。在理财方面,百度金融未来结合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将实现智能投顾,将百度的海量搜索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用户提供智能投资意见,帮助用户更精准地理财。
作为平台类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者,百度金融目前已经形成由支付业务、消费信贷、企业贷款、理财业务、资产管理、交易所业务、征信业务、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组成的九大业务版图,而这些业务都基于百度天然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安全核心技术,以及核心的风控能力,强技术属性与金融的结合,无疑带来互联网金融业界技术创新革命。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