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商业风向标 > 正文

近七成券商被扣分 哪些业务拖后腿?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9-11 14:03:39

近七成券商被扣分 哪些业务拖后腿?





分类评价“大考”结束,来自监管的打分标准也随即出炉。这场在“后疫情时代”举办的考试,其中究竟有几多玄机?


日前,记者获悉,证监会机构部发函通报2020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的有关情况。通报显示,作为分类评价主体的98家证券公司中,复核后仅有12家维持初审结果,20家分值调增,多达66家分数调减。


为何最终结果与初审分数会有如此差异?主要存在三类调整项:一是根据监管部门部务会、专家评审会审议确定的重大事项处理标准,对相关公司加分扣分或调整级别;二是综合考虑相关部门、协会等会管单位提供的监管信息,对部分公司调整扣分。三是由于对评分标准理解不准确导致评分偏差,相应调增或调减分数等。


在此次通报中,更令行业关注的是加分与减分的标准与细节。哪些业务和服务为自家券商挣得更多的分数?又有哪些公司和个人的行差踏错导致减分?记者带你一一探寻。


加分项:老规矩与新惊喜并存


今年7月,新修改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正式落地,并在2020年分类评价中得以首次执行,相关变化在券商自评时已有所体现。不过,在后续的部务会、专家评审会等流程中,还存在更多未写入《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加分点,同样不容错过。


1. 国家级投教基地


此前,专家评审会明确了新命名为国家级投教基地和已命名国家级投教基地且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证券公司的加分标准。对首批被命名为国家级投教基地的证券公司,年度运营情况考核优秀的加0.25分;考核良好和新命名的公司加0.15分。


通报显示,今年有16家公司新命名国家级投教基地;已命名的29家公司中,11家考核结果为优秀,3家考核结果为良好,根据标准进行了加分。



2. 服务新三板改革专项评价加分情况


在自评之时,监管部门已经透露,为鼓励证券公司积极服务新三板改革等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事项,在今年分类评价工作中启动“证券公司服务新三板改革情况专项评价”。


在实行上,监管部门指出,考虑到新三板改革平稳落地不久,而首批项目获批准公开发行并进入精选层,是新三板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经专家评审会议定,对证券公司首批推荐新三板公开发行项目数量为3家及以上、2家、1家的,分别加0.5、0.3、0.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