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 > 新能源 > 正文

新能源车“换电模式”站上风口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11 15:54:47

新能源车“换电模式”站上风口


两个月前,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对换电模式提出了明确的以奖代补。通知规定,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为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换电模式车辆可不受此规定限制。


在此之前,北京广州等地就已积极推动出租车电动化和换电技术路线。目前,广州已开始出租车电动化工作,计划在2020年年底前将约2.5万台出租车全部电动化。而早在去年七月,北京市就出台了《关于对出租汽车更新为纯电动车资金奖励政策的通知》,明确纯电动出租车应具备充换电兼容技术,以快速更换电池为主。

来自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尽管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换电站保有量仅400余座,且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较高的沿海地区。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对B端用户还是C端用户来说,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门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能源车残值低的问题,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也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


换电模式的价值空间,或许远超人们想象。


西部证券电动智能汽车首席分析师王冠桥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国出租车、网约车的保有量约为300万辆-400万辆,按出租车、网约车平均日行驶里程300公里,日均换电总价格2万-3万元计算,换电模式仅to B运营市场规模就接近900亿元。而在to B铺到一定密度后,to C就能进来实现更大面积的覆盖。


正如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所说的那样,“换电模式能够得到认可,根本原因是换电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产业走向成熟。”在他看来,“换电模式的道路虽然很难,但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事实上,换电模式并非新生事物。

早在新能源汽车概念初兴的十余年前,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就曾被提出并加以实践,但由于在2013年国家电网“放弃”换电模式转而向车企开放充电站,换电模式便进入了长久的沉寂期。


如今,尽管以北汽新能源、蔚来等为代表的百余家企业仍坚持推广换电技术,但相较鼎盛时期数量仍减少了近60%。


“换电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式,尤其在出租车、网约车等营运车辆领域,换电模式更适合推广。”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如此表示,但他同时也强调,“换电模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上是否划算。”


所幸,这种情况正在随着政策方向的调整发生改变。近两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支持换电模式的政策。在陈全世看来,随着主机厂与电池巨头的入局,整个产业链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