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术期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于2019年8月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首先强调了科技期刊的重要性, 继而分3部分共计20条阐述如何深化改革,培育我国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认真落实《意见》,中国科协、财政部等七部门于2019年9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2023 年)框架方案,以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通知》中共计提出七类资助项目,其中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项目采取集中申报、分批评审的方式,由七部门联合发文部署;建设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项目,采取公开招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中国科协组织实施。
《意见》和《通知》非常全面、具体地提出了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对策与举措, 制订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际上,中国科协等相关部门从2018年初就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题研究、组织不同层面的专家座谈会、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问计求策,征集了大量建议,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意见》和《通知》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必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阶段和综合实力水平决定了我国科技期刊已经具备加速追赶和起飞的条件。《意见》的出台,必将给我国科技期刊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意见》在深入分析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高度制订了全力推进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的方案。在《意见》第二部分“重点任务”的14条措施中,不仅对优化学科布局(基础学科、优势学科、新兴交叉与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分类管理(学术期刊、技术期刊、科普期刊)等有专门的布置,而且对科技期刊界普遍关注的、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快速发展的方面均有专门措施。
(1) 期刊管理与运营机制。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因为受运营机制的限制,很难实施以市场化发展为基础的资源整合,进而促进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发展。《意见》中有多条措施涉及期刊运营的机制问题,很值得业界期待。例如: 分类施策增强科技期刊发展活力(第8条)、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第9条)、建立竞争引领、开放协作新机制(第11条)、推动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化发展(第12条)、拓展科技期刊开放合作渠道(第16条)。
(2) 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目前我国十分缺乏具有自主品牌的国际一流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期刊走出去主要是通过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的形式“借船出海”,重要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国外,重要期刊全文数据库也基本都在国外,现实上形成了学术资源“两头在外”的被动局面。《意见》中有多条举措涉及数字平台的建设,例如建设科技期刊论文大数据中心(第10条)、建设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第14条)等。
(3) 中文期刊的定位与发展。 中文科技期刊在我国的学术传播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文期刊发表的重要科研成果同样具有高度的国际影响力。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代表性成果(青蒿素)即发表于《科学通报》(1977年第3期)等中文版期刊。目前我国被国际重要综合性期刊数据库Scopus收录的560多种期刊中,有约400种是中文期刊,在国际显示度和传播力方面,中文期刊相比40年前也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并且,目前我国的中文科技期刊有4447种,占4973种总数的90.02%。因此,如何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是很多科研人员和办刊人员十分关注的议题,《意见》提出“突出专业化导向,优化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第6条)、“推动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第17条),表明中文期刊的发展也将会得到系统的考虑。
(4) 编委会和编辑出版队伍。主编、编委、编辑等办刊队伍是建设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关键因素。鼓励科学家参与国内科技期刊编委工作,提高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提升期刊编辑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对于提升期刊的学术声誉和国际竞争力都十分关键,也是我国多数科技期刊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意见》的第15条强调要“全面提升科技期刊对全球创新思想和一流人才的汇聚能力”,指出要提高期刊的学术引领力和对高水平作者的吸引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吸纳高水平国际编委和经营人才,提升出版传播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对于我国科技期刊都是极大的“利好”。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