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际生物城魅力何在?
10月10日,在位于重庆国际生物城的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新建成投用的生产车间内正在进行投料生产,首个单抗项目三期临床样品原料缓缓注入发酵罐。这标志着重庆在重组单克隆抗体药物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不久前,首创长效胰岛素产品的宸安生物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致力于抗癌新药研发生产的美国Athenex原料药项目正式落成……加上此前落户的众多项目,重庆国际生物城已聚集50余家高精尖生物医药企业。
据统计,2015年以来,生物城已累计完成产业投资371.1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增量的2/3,成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承载地。
短短几年时间,重庆国际生物城吸引医药巨头纷至沓来,原因何在?
超前谋划 抢占发展先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011年,巴南区成立重庆麻柳沿江开发区,定位发展轻工服装、精细化工等产业,探索加快全区产业转型。但面对产业结构性过剩的矛盾,园区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如何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巴南区经过广泛调研发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民生所需,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很多关键药物、器械却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巴南决定以重庆麻柳沿江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培育生物医药支柱产业,构建全市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我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巴南区一负责人介绍,重庆有一定的化学药、中医药产业基础,但在最前沿的生物药领域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鉴于此,园区初期仅引入了部分化学药项目及医药流通等项目,到2015年,仅有北大医药等几个零散的医药企业入驻,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难以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
为了尽快走出困境,巴南区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行业了解情况,发现在化学药等传统医药领域,巴南与先进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短时间内难以追赶,但在以细胞、基因等为基础的生物药领域,各地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跨越赶超的后发动能。
经过不断调整完善产业发展思路,园区制定了“1 3 N”的产业体系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方向,其中“1”是指一支柱,即生物药;“3”是三大特色产业,即化学药、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N”为各类专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要素配套 狠抓招商服务
生物医药产业潜力极大,在全国各地都紧盯这块大蛋糕的情况下,重庆国际生物城又是怎样突出重围的?
“我认为,园区不断完善的要素配套,以及良好的服务是吸引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庆国际生物城一负责人介绍,国际生物城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园区与重庆果园港、东港仅一山之隔,距离机场和高铁站车程在30分钟以内,临近G50S、G69高速、南两高速、铁路东环线、渝万高铁等高效便捷的运输通道。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供应充足的产业用地等,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针对生物医药产业较为看重的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优质水源、蒸汽供应、医药污水专业化处理设施等配套要素,园区也超前规划,投入巨资加快完善。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