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自由行:疫情下的常态旅行新市场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1-19 11:12:48

自由行:疫情下的常态旅行新市场 


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旅游业嘎然按下了暂停键。近三年来,旅游业以及关联的航空、酒店、餐饮、交通、零售等业态和上下游产业链普遍遭遇重创,在一次又一次期待回暖中又信心尽失。那么,未来的旅行方式又该如何重塑?我们认为:自由行,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和庞大的市场。




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点:西安大雁塔

疫情下的旅游市场扑朔迷离,面对旅游业的困境和旅游经济重创,国际市场上,各国都在探索一种可行的回归路径,参照的“样板”尚未形成;国内旅游市场上,时起时落的疫情影响跨省游的脚步,不时的“关停”“禁足”也让旅游自身难以为继。四十多年健步前行的旅游史,面临着前所未见,而又无法回避的挑战。“重塑重整”,成为近三年疫情之后,留给2023年中国旅游业的最大课题。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各式风情

跨年之交来临之前,破解这一课题的方式正在逐渐生成。首先从政策层面上讲,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后,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出台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新措施,大力度优化了风险区划定、隔离管控和落地管理等举措,全国旅游人对此瞬间刷爆朋友圈。


11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出《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跨省游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按照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要求,积极引导游客主动进行核酸检测,推动防控关口前移。




景泰黄河石林



新疆阿勒泰禾木民俗村

应该说,这是旅游业期待良久的利好,也是从疫情之后盛行的“网游”“云游”旅行到真正落地行走、体味人间烟火的回归星火。已经脆弱之极的旅游业和旅游人,都希望以此为后疫情时代开端,让市场重启的星星之火,可以尽早回归到早年蓬勃发展的大旅游燎原之势。




黄河岸边看大戏



舌尖上的美味一一盐池滩羊肉

国家的优化防控措施和各级各部门陆续紧跟出台的贯彻意见,都从不同层面反映出科学管控、精准防控疫情、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和旅游秩序的愿望,相信后续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还会有进一步的优化政策推出,这是防控形势逐渐向好的必然。但是,作为以人为主体,以异地行游体验和关联服务为主要消费链的旅游业而言,应该清醒地认识近三年疫情带给旅游业传统机制、体系、架构、市场与发展方式等巨大的冲击和无尽的反思,全面重整重构将是后疫情时代真正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一道高高的门槛。因此,一方面统筹谋划,一方面量势而行,因地研判、因疫施方,科学稳步前行才会避免“朝令夕改”的“伤不起”现象发生。


对于当下的旅行方式,考虑疫情的反反复复和复杂多变,团队游和规模化的其他出行方式显然存在奢望也不合时宜,但轻奢型的“自由行”完全符合时势且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应该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乃至后疫情时代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和各级各地努力培育的主市场。


自由行的方式虽源于团队行游的区分,但并不仅指传统概念上狭义的“无陪伴旅行”和“机票+酒店”订制服务。广义的自由行应该是根据出行者意愿自选线路、自选目的地、自选消费场景、自选旅行方式、自选同行伙伴,以完全个性化的自由或自助方式,完成旅游与体验的全过程,这也正是一种个性化、体验式、以人为本的消费趋势,大力鼓励、积极引导和重点培育,将是实现后疫情时代旅游高品质、消费多层级、服务人性化的发展大潮。




秦岭主峰太白山

实现自由行的有序培育和规模化发展,是对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务全面市场化和旅游环境全域化水平的一种考验,这其中包括交通便捷化、服务智能化、消费个性化、业态多元化、标识引导人性化,同时还应包括良好的公共服务、配套的基础设施、多样化的线路引导、沉浸式的体验项目以及热情好客的公民意识氛围营造等。真正做到了以游客为中心,自由行才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目的地旅游才能真正达到舒适、惬意、便捷、满意的游客需求。



应该说,促进自由行业态规模化发展,对于许多地区而言任重而道远,引入第三方服务、“体验师”行走等服务监测和督导机制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西北旅游协作区秘书处也将提议,联合陆海丝绸之路省份,于2023年适当时机择地举办中国自由行旅游发展大会,推动西北各省区(兵团)自由行业态与全国市场对接,由此搭建自由行新业态全国联动平台,助力后疫情时代“丝绸之路•神奇西北”文化旅游业创新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