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犯罪有哪些“新态势”?
9月15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举行《打击惩治电信网络犯罪情况通报(2022.1—2023.8)》(以下简称《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会上,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通报了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打击惩治电信网络犯罪案件办理情况,分析了电信网络犯罪的新态势,总结了相关履职情况,并介绍了典型案例。
《情况通报》显示
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严厉打击惩治电信网络犯罪,审查逮捕案件485件733人;审查起诉案件667件1088人。
案件受理呈现以下特点:
电信网络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排名前三的罪名分别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诈骗罪(电信网络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情况通报》指出,电信网络犯罪呈现新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黑灰产业链伴生新业态升级,犯罪手法不断迭代更新。上游引流链条从过去利用改号软件拨打电话、伪基站群发短信发展为利用虚拟网站、短视频平台引流等,实现从广撒网到精准诈骗转变;也出现了与流量经济、虚拟货币等伴生的电信网络犯罪。
二、电信网络犯罪与“互联网+”融合升级,隐蔽性更强。新类型的网络犯罪频发,有的打着“区块链”技术的名义,制作“钓鱼”网站、发送诱骗链接;在部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中,出现使用“错配”模式,将网络赌资等违法资金与正常用户购买手机充值卡的资金实现“错配”,最终以虚拟币形式流入境外。
三、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增强,打击难度增大。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随之升级。
四、电信网络犯罪与公民个人信息紧密相连,数据安全问题凸显。部分电信网络犯罪链条中,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冒充电商客服人员非法获取客户信息等,被泄露的个人信息部分流转至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手中被用于诈骗。
据介绍,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始终秉承“治罪”与“治理”并重的惩防理念,坚持“全链条打击、精准化预防、一体化治理”的宗旨,加大对电信网络犯罪惩治力度,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中,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加强上下游关联犯罪打击力度,落实全链条惩治;强化融合履职,推动电信网络犯罪综合治理;广泛发动宣传,提高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下一步,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将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持续全面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及上下游关联犯罪,坚持全链条惩治,推进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优势,助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