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宜春森林绿地撑起一把“保护伞”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9-17 19:19:37

宜春森林绿地撑起一把“保护伞”



  近年来,为保护宜春的生态环境,保护弥足珍贵的森林资源,宜春市积极推行林长制工作落实落细,现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市范围的林长制组织和管理体系,林长制在宜春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初步显现。



  构建清晰的林长制组织体系,管理好每一棵树木


  层层压实责任,细化护林措施,构建清晰的林长制组织体系,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机制。截至目前,宜春市已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设立四级林长7822人,其中市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各1名,市级林长4名;县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各11名,县级林长188名;乡级林长2041名,村级林长5565名,此外,宜春市设有森林资源基层监管员745名、护林员2442名。



    费类平是高安市华林山镇的一名护林员,他管护的森林面积达18213.09亩,每天的工作便是和树木打交道,察看树木长势、防止火种进山以及破坏森林的情况发生,管理好每一棵树木。

  利用信息化的智慧平台,保护好每一抹绿意


  宜春各县市区已与通信部门联系对林长制信息平台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各县级林长办将林长制APP安装至护林员手机,通过APP可以查看护林员巡山轨迹,实现了人-物-资源利用一体化、空间化和实时化,初步建立“让资源看得见、让问题有人应、让管理变得顺”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网格化管理也是保护森林的一种有效手段。宜丰县芳溪镇19个行政村划分为19个网格,每个网格落实了一名护林员,实行了护林员管护网格化。村级林长、监管员、护林员下载赣林通手机APP巡护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和巡护,镇、村林长、监管员能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了解每个护林员的巡山护林情况。此外,此类APP在遇到如遇到盗伐林木、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可运用里面的媒体采集功能,拍下林区现状上传,上级林业部门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辖区生态公益林状态。


  发展森林产业,合理利用好森林资源


  发展森林资源、壮大林业经济是林长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坚持造林绿化与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相结合,大力发展油茶、中药材、森林景观资源利用产业,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油茶产业有着长远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种植油茶不仅是因地制宜的生态保护之举,也是带动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在富硒宝贵资源的福地丰城市丽村,依靠种植油茶实现生态致富。合作社共发展社员1201户,社员种植油茶面积已达12680.6亩,合作社年收入1283.0366万元,户均增收10683元;全镇油茶种植面积已达2.13万亩,帮助4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除了种植树木外,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也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方式,樟树市江枳壳种植示范基地便是代表之一。


  樟树市是枳壳的道地主产区,所产积壳古称“商州枳壳”“清江枳壳”,现称“江枳壳”,具有皮青、肉厚、色白、味香、口面翻卷、药效好等特点,古时被列为贡品,闻名中外。樟树市江枳壳种植示范基地由广东梅州客商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5亿元。该基地正在启动精深加工和药旅融合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组建了枳壳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和贫困户种植枳壳2万余亩。


  积极探索森林管护新模式,长久地维护好森林绿地


  推进林业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总结和探索贴合实际开展林长制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宜本地区森林保护的新模式是林长制的内在要求。


  靖安县坚守生态环境底线,呵护中三角“绿心”,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构建了“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新优势,率先探索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三产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新模式。